方管切割机是专为金属方管、矩形管等型材设计的数控切割设备,通过等离子、火焰或激光技术实现高精度、高效率的管材加工,广泛应用于钢结构、管道工程、机械制造、船舶建造等领域。其采用数控技术,通过切割头(等离子炬、火焰喷嘴或激光头)对管材进行非接触式加工。等离子切割利用高温等离子弧熔化金属,适用于碳钢、不锈钢等导电材料,切割厚度可达200mm(根据电源功率调整);火焰切割通过氧气与乙炔的化学反应切割厚板,成本较低但精度稍逊;激光切割则以高能量密度光束实现微米级切割,精度达±0.05mm,切口光滑无毛刺,适合精密加工。
一、操作前准备
安全检查:
个人防护:操作员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,包括防护眼镜(防强光、防飞溅)、防尘口罩、工作服、安全鞋等。
环境检查:清理工作区域,确保无易燃易爆物品。检查地面是否平整、干燥。
设备检查:
检查电源、气源(如氧气、乙炔、氮气、压缩空气)连接是否正常、无泄漏。
检查切割头(激光喷嘴、等离子割炬、火焰割嘴)是否完好、清洁、无堵塞,安装是否到位。
检查冷却系统(激光机)是否正常工作,水位、水温是否在正常范围。
检查导轨、齿轮、链条等传动部件是否清洁、润滑良好。
确认所有急停按钮处于释放状态,安全防护罩已关闭。
材料准备:
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规格(尺寸、材质、壁厚)的方管。
检查方管表面是否平整、无严重弯曲、锈蚀或油污,避免影响夹持和切割质量。
将方管平稳地放置在上料区或工作台上。
设备启动与初始化:
接通总电源,启动控制系统(工控机)。
启动切割设备主机(激光器、等离子电源、空压机等)。
执行“回原点”或“复位”操作,让切割头和卡盘回到机械零点,建立坐标系。
二、装夹与定位
上料与夹持:
使用手动或自动上料装置将方管送入卡盘。
关键细节:确保方管伸入卡盘的长度足够且居中。对于长管,后端应有支撑托架,防止下垂。
启动卡盘夹紧(手动、气动或液压),确保方管被牢固夹持,无松动或偏移。夹紧力要适中,避免夹伤管材或导致变形。
定长与定位:
使用设备的定长装置(如挡板、测量尺)或通过控制系统设置,确定切割起点。
对于需要多段切割的长管,需精确设置每段的切割长度。
关键细节:确保方管的轴线与切割头的移动方向平行。如有偏差,会影响切割角度和尺寸精度。
三、程序与参数设置
调用/导入程序:
在数控系统中调用已有的切割程序,或导入CAD设计图(DXF等格式),通过软件生成切割路径(G代码)。
对于简单直切,可在系统界面直接输入切割长度、数量等参数。
设置切割参数:
这是最关键的操作细节之一。必须根据材料类型、厚度、切割方式设置正确的参数:
激光切割:激光功率、切割速度、焦点位置、辅助气体类型(O2,N2,Air)及压力。
等离子切割:切割电流、电压、切割速度、气体类型(空气、氧气、氮气等)及压力。
火焰切割:预热火焰类型(中性焰)、氧气压力、切割氧压力、切割速度。
严禁凭经验随意设置,应参考设备说明书或厂家提供的参数表。
空运行与模拟:
在不进行实际切割的情况下,运行程序,观察切割头的运动轨迹是否正确,有无碰撞风险。
利用系统的图形模拟功能,预览切割路径。
四、实际切割操作
启动切割:
确认所有人员已离开危险区域,防护罩已关闭。
启动切割程序。设备将自动完成点火(等离子/火焰)、穿孔、行走切割、熄火等动作。
过程监控:
全程密切监视切割过程,注意观察:
切割火花/光束的状态是否正常(如激光是否稳定,等离子弧是否直)。
切割声音是否异常。
有无异常振动或报警。
特别关注穿孔过程,确保成功穿孔后才开始行走切割。
处理异常:
如遇断弧、熄火、挂渣严重、切割偏移等异常情况,立即按下急停按钮,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。
五、操作后处理
下料:
切割完成后,卡盘自动或手动松开。
小心取下已切割的方管段,注意切口边缘可能很锋利或高温,避免划伤或烫伤。
对于自动下料系统,确保下料区畅通,成品能顺利堆放。
设备复位与关机:
将切割头移动到安全停放位置。
关闭切割主机(激光器、等离子电源等)。
关闭气源阀门。
关闭控制系统和总电源。
清理与维护:
清理工作台、导轨上的金属碎屑和氧化皮。
清洁切割头镜片(激光)或喷嘴/电极(等离子)。
给传动部件加注润滑油。
填写设备运行记录。
六、安全注意事项(贯穿始终)
严禁在设备运行时进入工作区域。
严禁用手直接触碰正在切割或刚切割完的高温工件。
激光切割时,严禁直视激光束或反射光,即使有防护罩。
等离子/火焰切割时,注意强光、高温、有害烟尘,确保排烟除尘系统正常工作。
定期检查设备接地和漏电保护,防止触电。
